王大人微微抬手,示意学子们免礼,随后目光落在墨尘身上,上下打量一番后,嘴角泛起一抹笑意:“听闻学院新来一位先生,授课方式颇为新颖,今日一见,果然不同凡响。”
墨尘赶忙拱手作揖,谦逊道:“大人谬赞了,尘不过是略施小计,想让学子们对课业多些兴趣罢了。”
“能把故事讲得这般引人入胜,还能巧妙地引导学子思考,绝非易事。”王大人一边说着,一边踱步走向讲台,“墨先生这故事倒是有趣的仅,就连王某都未成听闻过”
这一问,恰似一道惊雷在墨尘心头炸响。他在现代虽说学的是历史,可这古代的师承渊源、学术流派,自己压根儿就摸不着头脑。但墨尘脑子转得快,面上依旧保持镇定,神色间带上几分感慨:“尘自幼四处游学,所学驳杂,不成体系,只想着将些有趣的见闻、道理分享给学子们。”
王大人听了,不置可否地笑了笑,目光扫过台下的学子:“如此独特的教学之法,倒也难得。只是这治学,终究还是要回归经史子集,不知墨先生往后可有计划,引导学子们深入研读经典?”
墨尘沉稳开口:“自然是有的,故事不过是引玉之砖,往后尘定会循序渐进,带学子们领略经典的魅力。只是这经典晦涩难懂,学生想着先以趣味为引,激发学子们的兴趣,往后学习起来,想必能事半功倍。”
王大人听完,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深意:“墨先生能有这般考量,实属难得。不过,这经典之中,《论语》为儒家根本,不知先生打算如何向学子们讲授?”
墨尘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《论语》他自是知晓,可真要按照古人的路数去讲解,他实在没把握。但箭在弦上,不得不发,墨尘定了定神,开口道:“回大人,尘以为讲授《论语》,不必拘泥于传统释义。可先从生活实例入手,譬如‘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’,可让学子们想想,日常与人相处时,若自己不愿被这般对待,便也不应如此对待他人。如此,让他们先对语句有所感悟,再深入经典原文,剖析字词含义、思想精髓,这样由浅入深,或能让学子们更好地领会。”
王大人饶有兴致地看着墨尘,双手抱胸,接着追问:“那《孟子》又当如何?其行文气势磅礴,多论及治国理政、民生疾苦,先生有何高见?”
墨尘暗暗叫苦,表面却不露声色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《孟子》篇章,满含家国情怀。讲授时,可结合当下民生之事,像城中赋税、水利灌溉等,引导学子们思考孟子所言‘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’的道理。让他们明白,为政者当以百姓福祉为先,如此,方能将经典中的治国智慧,与现实紧密相连,使学子们不仅知晓书中文字,更能理解背后深意。”
王大人听后,沉默片刻,突然抚掌大笑:“妙!妙啊!墨先生见解独特,不拘泥于旧法,若能将此教学之法贯彻到底,学院学子定能受益匪浅。”说罢,他又看向台下学子,神色和蔼:“今日听墨先生授课,诸位可有收获?”学子们纷纷站起身,齐声答道:“回王大人,收获颇丰!”
王大人满意地点点头,再度看向墨尘:“墨先生,往后学院教学,还望你多多费心。若有难处,可随时告知学院主事,王某也会持续关注。”
墨尘赶忙拱手谢道:“多谢大人信任,尘定当竭尽全力。”王大人又在教室里转了一圈,这才转身离去。
送离王大人,可把墨尘累够呛,步入课堂,墨尘就像感觉鱼儿入了水,轻松自然道:“故事呢,给你们可说了不少,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上午学习的内容”
随着话音落下,学子们竟然整齐划一的背诵起来
“很好,我们接着学习玉不琢,不成器。人不学,不知义。为人子,方少时。亲师友,习礼仪。香九龄,能温席。孝于亲,所当执。融四岁,能让梨。弟于长,宜先知。首孝悌,次见闻。知某数,识某文。一而十,十而百。百而千,千而万”
许是故事的沉迷,又或者是大人物刚离去的氛围,墨尘只是朗诵了一遍,学子们竟然大都记住了,随着连贯的朗诵,下课的钟声悄然而响起
“学子们再见”
待到最后一个字声落下,课堂哪还有墨尘的身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