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红薯的收获,共同见证历史性时刻的诞生。
品尝一番红薯的美味之后,常曦月让文武百官们离开,该干嘛干嘛去。
常家三兄弟留了下来,老常家的舅舅蓝玉也没走。
“大家也别站着了,过来这边坐,咱们一边喝茶一边聊天。”
驱散无关人员,常曦月带着众人来到后院的凉亭之中坐下。
她又命婢女沏了热茶,送了糕点,一同送了过来。
“常妹妹,你这红薯也挖了,是不是还有什么事,直说无妨。”
群员们本来打算各自离开,常曦月却拉着不让走。
段浪明白,她这是还有别的事呢。
常家三兄弟和蓝玉坐在角落里,竖起了双耳聆听,倒也不敢插嘴。
“我这倒也没什么大事,只是想和大伙儿聊聊。”
常曦月笑了笑,看向一众群员,说道:“我种这一分地的红薯,大概用了20斤的红薯种子,算起来一亩地需要200多斤的样子。”
“上次林大哥帮我买了一千五百斤种子,大概能种七八亩地的样子,一季能收获两三万斤红薯。”
“我琢磨着,如果推广全天下,一千来斤的种子是不是太少了,我要不要找林大哥再买一些种子。”
“又或者,暂时不买种子,先将手头的种子种下,待来年收获之后再重复种植,一步一个脚印,待多种几次收获的红薯足够多,再推广全天下。”
“我有点拿不定主意,想请教一下大伙儿,到底该怎么搞?”
刚刚收获的这批红薯由她亲手种植,也算是人生头一回种地了。
得出种植和收获的具体数据之后,她就开始考虑该如何将其推广全天下。
简单的估算一遍发现,她上回找林辰购买的一千五百斤种子太少了。
若是想将其推行全天下,仅仅只是杯水车薪而已。
当然,她可以等,一轮轮种植下来,红薯的数量将是几何倍数的递增。
大不了等三五年时间,将能收获到足够推行全天下的红薯种子。
又或者找林辰再次购买一批红薯种子,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。
“随便你呗,万事开头难,只要打破了0的界限,后面推广起来很容易的。”
段浪笑着回道:“不过,我也引进了红薯等高产作物,但我会慢慢种植,而不是重新采购一批。”
“这是为什么?”常曦月不解的问道。
其他几位群员也颇为不解,齐齐看向段浪。
“很简单啊,红薯和土豆、玉米毕竟是外来作物,它们短时间之内无法适应中原的气候和土壤,需得有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。”
段浪弹了弹手指,解释道:“所以,你再急也没用,罗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,大伙儿说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
“老段说的对,红薯在万历年间传入中原,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乾隆年间,才被中原百姓真正的端上餐桌。”
林辰点头,赞同道:“这一百多年的时间,虽然有明朝皇帝不重视的原因,但未必就没有它们未曾适应中原的气候和土壤等因素。”
“咦,老林老段你们这说法有点意思,仔细想想,确实能解释得通。”
许大贸摸着下巴,若有所思的说道:“就跟咱们人一样,突然去了陌生的环境也会水土不服,作物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