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其他类型>责任关天> 第三章 水凼子里翻船了 一、打捞和善后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章 水凼子里翻船了 一、打捞和善后(2 / 2)

“什么分工不分工的?你们把问题搞清楚,我上哪儿去找渔政人员?”没想到季元的话被季市长听到了。

“你这个季元,怎么自讨没趣呢?我知道这不属于水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范畴,也没人说这是交通事故!叫你们来是配合事故调查处理的,这是季市长对你们的信任。你们没来的时候,季市长问了好几遍,怎么一来就推脱责任呢?没人追究你们的责任。配合调查组把原因弄清楚,这也是你们今后宣传的素材!还有两个人在水里没捞上来,你去想想办法,帮忙把人捞上来。”章局长大声且严肃地说道。季元心里明白,章局长这话是说给在场的各位领导听的,目的就是当着领导的面撇清责任。章局长清楚,如果说海事处有责任,那就意味着交通局有责任,交通局有责任,他这个局长自然也脱不了干系。

“我已经安排范江平到现场指导去了,我再去看看。”季元回答后,朝着水边走去。

“你赶紧去,一定要想办法把人打捞上来,听到没!”章局长对季元说道。

“人能不能及时捞上来,是处理问题的关键。章局长,你们一定要想办法啊。”伏市长说道。

“我已经布置下去了,伏市长,您放心,季元他们肯定有办法!”章局长信心满满地说。

打捞人员在范江平的指导下改变了打捞方法,却依旧没有成效。季元对范江平说:“这样打捞恐怕不行,你让负责打捞的同志多找些绳子,在绳子上多绑些铁丝钩和石头。绳子越长、铁钩越多越好。用绳子把翻船的范围圈起来,绳子两头派人拉,拉的速度慢一些,一定要保证绳子和铁丝钩能沉到水底,范围逐渐缩小。另外,市政府让我们参与事故调查,章局长也作了指示。我们得把出事船舶的主尺度、船舶质量、当时船上的装载情况以及天气状况搞清楚,还要找几个人做笔录。”

“这是渔船事故,应该由渔政部门来调查处理。”范江平疑惑地说。

“别啰嗦那么多,叫你怎么做就怎么做!”季元把在上面受的气撒到了范江平身上。

范江平立刻按照季元说的方法调整打捞方式。传授完打捞方法后,范江平和季元开始用卷尺丈量渔船的技术数据,又找了当时在船上的三位村民制作询问笔录。船主害怕牵连到自己,出事后就一直躲了起来。事故原因基本明晰,责任也比较清楚了。

与此同时,天水村支书刘明海被人从打捞现场叫到伏市长面前。刘书记满脸悲戚,身上还穿着湿漉漉的衣服。这位年近五十的男人身材微微发福,早已满眼泪水,疲惫不堪的他双手紧握着伏市长的手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死去的一人和失踪的两人都是他的村民,其中还有他年仅37岁的胞弟。伏市长也是眼眶含泪,安慰着刘书记。

“刘书记,你要保重身体啊!你的担子可不轻,既要做群众的工作,又要过自己这一关。你是群众‘海选’出来的书记兼主任,是村民的主心骨,也是我们党的基石啊!现在当务之急是做好善后工作,这是维护稳定的关键,可不能出现不稳定因素。你要确保明天能下葬,让亡者入土为安啊!”

“我自家的工作我来负责,那两家可能有些难度!”刘书记回答道。

伏市长正和刘书记说着话,从水库西边的小路上走来一群人,其中一个边走边说:“镇里让我们搞义务劳动,出了事,在场的国家干部一个都没下水救人。人死了就这么处理啊!我们倒要问问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。明天就下葬?这要是个猪娃、狗娃,还差不多。抬一个到市政府去,抬一个到阳平镇政府去!”群众的不满情绪瞬间爆发,不一会儿,就有一百多人围了过来,就连负责打捞的人当中,也有人丢下打捞工具跑过来看热闹。

伏市长见状,立刻开口说道:“同志们,我是市长伏海星。我对不起大家,对不起各位父老乡亲!今天,我们在家的四个常委都来了,这足以说明市领导对这件事的重视。我们和大家的心情一样悲痛。你们说的国家干部不下水救人的事,我们一定会调查处理,我们不仅要追究不下水救人者的责任,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,这一点请大家放心!我希望大家先冷静下来。政府组织清淤是为了什么?有人为了少走几步路,强行把别人的小渔船弄来渡人,这能怪市政府、怪镇政府吗?当然,我们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平时宣传不到位,工作考虑不周全,现场的干部没有及时阻止村民的违章渡运行为,没有做到防患于未然!我希望能早点将死者下葬,让死者入土为安,政府及相关部门会做好工作。对于极个别别有用心、想趁机煽动闹事的人,我们是会严肃处理的!”

伏市长说完,天水寨书记刘明海也声泪俱下地做着村民的工作。不知是谁喊了一声:“捞起来两个!”围观的人群立刻又涌向水库边。镇长聂清波赶忙用自己的上衣盖住死者的头部,其他人员则忙着用门板将尸体抬着,向对面村里走去。人群渐渐散开,季副市长向阳平镇的相关人员交代了几件事情后,劝说伏市长和几位常委回市里去。又对王局长说:“事故调查组就设在阳平镇。”

章局长临走时对季元说:“你要协助市政府的调查组把问题查清楚。最关键的是要举一反三,排查水路交通安全隐患,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。”

第二天,在阳平镇的艰苦努力下,三位死者终于得以顺利下葬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