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收之后,田里的农活少了。
但徐福贵一点也不轻松,入冬之后要烧柴取暖,若是靠买柴禾的话,要花不少钱。
百壑村的旁边,有一片山林。
山林不大,也就二三十里范围,但其中地形崎岖、沟壑纵横,因此得名“百壑山”。据说深处有虎狼猛兽出没。
百壑村正是在百壑山的山脚下,才得名“百壑村”。
徐福贵每天上山砍柴捡柴,再扛着一百多斤的柴禾回来,在自家宅院的旁边垒起柴垛。
他每天练桩功,力气日渐增长,扛回来的柴禾也越来越重。
又一天下午。
他扛着一百多斤柴禾比往常早点到家:“算算日子,佳珍的预产期到了。接下来几天就不上山了。”
垒好柴禾,他走进院门,迎面碰到匆匆忙忙的吴嬷嬷。
吴嬷嬷是他两个月前雇来照顾佳珍和在家做饭的佣人。
他特意从外村请来的,名声很好,就是贵些,一个月要一两二钱银子。若是本村的,一个月只要八百文。
徐福贵想着一分钱一分货,再说本村的人不好说重话,不如花钱省心。
“怎么了?”
“主家,夫人她阵痛好几回了,应该是时候到了。我这就去请杨婆子。”
“哦、好、好、好…”
徐福贵下意识应声,反应过来后快步追上擦肩而过的吴嬷嬷:“你照顾佳珍,我去。”
说完他一路跑向杨婆子家。
杨婆子,村里的接生婆,经验丰富,村里九成的孕妇都是找她接生的。
徐福贵早在一个月前就给杨婆子打了招呼、送过礼。
杨婆子接到消息,带着侄女赶到徐家宅院。她的侄女是她接生的帮手,也是接替她“接生婆”这个行当的衣钵传人。
————
卧房门外。
徐福贵焦急地来回踱步。
虽说这是佳珍给他生的第五个孩子,但他还是很紧张。
这里医疗技术不发达,因为生孩子而死的女人很常见。
几个孩子都聚在门外,叽叽喳喳猜测会多个弟弟还是妹妹。
“怎么还没好?”
徐福贵升起不好的预感,之前佳珍生大牛的时候都没用这么长时间。
就在这时,卧房门开启,杨婆子的侄女身上带着血迹走出来:“福贵哥,嫂子难产出血,保大还是保小?”
“什么?”
徐福贵脑子嗡的一声,这都生第五胎了,还能难产?
“保大、保大、保大……”
他呢喃着,几乎没有犹豫就做出选择。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佳珍啊。
“等等!”
他又喊道:“没把握救活的话就等等,我去请郎中,我去城里请郎中!”
“唉,福贵哥…”
杨婆子侄女看着徐福贵离去的背影,无奈摇头:“去城里一趟来回至少得一天,哪里来得及。”
孩子们被这场景吓到了。
“姐姐,一定要救活我娘啊!”
“我肯定尽力,你们在这儿不能出声哦,不然影响你们娘。”
她指的是徐孝云。三岁的徐孝云不懂什么情况,被现场紧张的气氛影响、哭出声。
徐孝霞懂事地带着徐孝云离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