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让几名南J本地的士兵做向导,带领大家将这二十人分成三至五人的小团体。这样的小组配合,经常跟随沈炼战斗的战士都非常熟悉。他们的小单位在街巷行动非常灵活,组内成员分工明确,有负责警戒的,有负责攻击的,也有负责掩护的。各小团体之间,相隔距离也不会太远,要时刻保持密切协作,通过手势和暗语,甚至是口哨传递信息。
他们经常交替在建筑物与街道上移动,互相掩护。一部分队员前进时,另一部分队员便会原地警戒掩护。当前进队员到达目的地后,再为后续队员提供掩护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在开阔地暴露的时间,降低被敌人发现的概率。
除此之外,在巷战中,他们也非常擅长利用死角。像墙角、建筑物拐角、楼梯间等地,都是“伏地魔”最喜欢的区域。而沈炼要么在这里打突击埋伏,要么会埋设炸雷陷阱,总是能够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。
“砰砰砰~!”
沈炼朝着侧面街道的日军连开三枪,击毙了两人。他的小队也瞬间躲进了另一栋建筑内。日军冲过来,连个鬼影子都没有抓到。但随后他们头顶就会落下几颗手榴弹。当真是打得憋屈,死得窝囊。
“八嘎呀路!”
面对沈炼他们的小范围配合战术,突入到街道的日军,总会被气的原地跳脚,却偏偏又打不过。而沈炼他们的战术,也让教导总队和八十八师溃军们大开眼界。
“沈炼,之前就听说过你们在淞沪战场上的战斗有多么精彩。今日一见,果真名不虚传。”
听到友军的夸赞,沈炼却高兴不起来,只能无奈地摇摇头道:“只可惜我手上的老兵越打越少。要让新兵们配合起来还需要时间。但日本人似乎不愿意给我们这个时间。”
是的,因为在这一天,整个南J已经断水断电,各部队完全被冲散。虽还在抵抗,但也是各自为战。除了沈炼他们这边,他都可以想象其他部队有多么混乱。
由于断水断电,南J城也彻底和外界失去联系。抵达庐山的光头校长得不到最新消息,只能致电固守长江北的顾祝同,让他转告唐生智:如形势不能久持,可相机撤退。
而顾祝同转达的是突围命令。三个小时后,唐生智召集一众高级参谋,召开个小会,将撤退的命令通告众人。而在此等失去联络、混乱危机的情况下,撤退命令也难以下达到每一个部队。
此刻高层的这些将领们,都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。最高长官已下达了撤退的命令,留给他们的只有耻辱。
唐生智命令,由大部从正面突围,一部过江,自下关渡长江北撤。
原本命令下得好好的,可在最后下发时,他又口头补充了一句:“每支部队在撤退时应有长官率领,如部队已脱离掌控,可同我一起过江。第五十一师、五十八师、八十七师、八十八师和教导总队,如果不能全部从正面突围,由下关也可向北渡江,奔徐州集结。”
作为后世而来的沈炼知晓,唐生智的命令坏就坏在这道口头命令上。
原本由其参谋拟出的撤退计划还较为具体。战斗打到这个份上,许多部队都已失联,根本无法准确地传达到每个人耳中。一旦撤退,在不明就里的士兵看来,那就是有人逃跑,这与先前下达的死守命令完全相悖。
如果大家都是劲往一处使,拧成一股绳,这仗还有的打。可要是有了第一个逃跑的,那么畏惧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似的,在守军之间传递,直至全线崩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