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军这次看准了我军在淞沪会战中消耗巨大,而且南J的撤退道路狭窄,渡口容量小,容易造成拥堵的弱点,所以提出要趁混乱之机,迅速进军南J的策略。
“沈炼!”
在宪兵营指挥部,萧山令刚刚接到了唐生智的电话,命令他们宪兵第二团、第五团以及警察总队,迅速前往龙潭、淳化、栖霞山一带的外围阵地填补缺口。
“沈炼,带着你的宪兵督察队去栖霞山北路填补缺口。”
“是,司令!”
沈炼的宪兵督察队现有人员一百二十人,大多是新兵和溃军组成。但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,也顾不了那么多了,只能全部拉上前线修筑工事。
进攻栖霞山的是日军步兵第19旅团、第30旅团,并配属了野战炮兵第22联队与战车第5大队。
沈炼接到命令后,迅速带着他的队伍前往栖霞山支援。
其实现在整个宪兵队两个团,加上警察总队和他们的督察队,总人数也不过六千。分散在龙潭、淳化、栖霞山这一线的外围阵地,就如同雨滴落入大海,瞬间被淹没,力量显得十分薄弱。
栖霞山北麓地势陡峭,站在上面可以俯瞰长江与龙潭公路,是南J东北防线的咽喉要地。这里山腰处遍布松林和乱石,看起来似乎是一道天然的天险。但由于布防仓促,人手有限,当沈炼他们抵达这里时,发现阵地上仅仅挖掘了一些断断续续的浅壕和散兵坑,根本没有像样的防御工事。
大雪虽然停了,但阴云依旧低垂,寒风裹挟着雾气,吹在人身上刺骨地疼。
沈炼和他的宪兵督察队负责防守一段长约两百米的斜坡。士兵们都领到了工具,可此时的地面早已被冻得坚硬如铁,一铁锹下去,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,挖起战壕来极为艰难。
“分成两队,一队挖战壕,另一队堆沙袋,就像之前那样,前后堆三层,铁丝网覆盖前沿三十米。阿鬼,带几个人把旁边的枯树都砍掉,用来加固防御工事。”
“是,队长!”
沈炼看着周围简陋的防御工事,问道:“老梁,我们现在的弹药储备情况如何?”
老梁负责后勤工作,他磕了磕冻得发硬的烟袋锅,愁眉苦脸地说:“队长,咱们整个督察队只领到了一挺老式的马克沁机枪,***只有五挺,步枪子弹人均不足四十发。唯一的重武器大概就是那六箱手榴弹了。”
“妈的!民间和商人们捐赠了那么多大洋,可武器生产的速度和质量根本无法满足高强度的战斗需求。说到底,还是我们的科技与重工业和敌人相差太多。不管了,先每人配备二十发子弹,剩余的弹药储存好。机枪交给阿鬼。所有人把战壕挖得越深越好!”
沈炼说完,自己也拿过一把铁锹,狠狠地插入冻硬的地面,又用脚用力踩了两下,加入了挖掘战壕的队伍。
已经长大一些的德国牧羊犬雷霆,竟然也跟在沈炼身旁,两个前爪奋力地在泥土里刨着,似乎想要帮主人快点挖出一条战壕来。
沈炼心里清楚,栖霞山根本守不住,双方的装备差距实在太大了。日军不但有战车,还有野战炮兵联队,投弹筒的射程更是达到了五百米,可他们的手榴弹,平均每人最多也就扔出三十米。更要命的是,日军长谷川清的舰队还可以从长江上炮击狮子台,那120毫米的舰载火炮可不是吃素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