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8章(2 / 2)

若论果树种类亦是丰富多样,既有桃、杏、中国李、枣、栗、中国梨和柿等温带落叶果树,也有柑橘、橙、柚、荔枝、龙眼、枇杷、梅、杨梅、橄榄、香蕉等常绿果树。

汉代还极为注重林业发展,地主与农户皆会种植果木桑柘、竹、漆、桐、梓、松、梅、杂木等。

并且,汉代已然出现了温室栽培技术,用于在冬季种植蔬菜,如韭菜等。

江月瑶前身若不是农学博士,自然也难以知晓这诸多知识。

恐怕无人能信,在汉朝之时,自己那迷人的老祖宗便已掌握了世界顶尖的农业技术。

相比之下,这大景朝的农业实在是落后得令人咋舌。

江月瑶一路行来,一边仔细观察,一边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前轻嗅。

天呐,这简直是天赐的宝地啊!

整个李家村不仅地处平原腹地,更拥有那珍贵的黑土地。

至于何为黑土?

便是如东北那般的黑色土地,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,地表植被死亡后历经漫长岁月的腐蚀,逐渐形成腐殖质,日积月累,便成了黑色或深褐色的土壤。

这种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与腐殖质,保水保肥能力极强,肥力极高。

黑土地土壤颗粒排列极为合理,既有较大的孔隙供空气流通,又有较小的孔隙保持水分。

其团粒结构有助于土壤保持疏松状态,极大地促进了根系生长与微生物活动。

土壤中更是含有适量的氮、磷、钾等大量元素,以及钙、镁、硫、铁、硼、锰、锌、铜、钼、氯等中微量元素。

这些养分皆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,能够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。

总而言之,此处实在是种植各种农作物的绝佳之地,无论是小麦、玉米,还是大豆等,皆能在此茁壮成长。

江月瑶踩着田埂上的露水往村西头走,晨雾里忽然传来“嚓嚓“的声响。

拨开半人高的麦穗望去,三个佝偻身影正在烈日下挥锄。

正是春耕时节,这户农人在给抽穗的麦苗除草!

“系统,麻烦你调李家村十年产量数据。”她捻起一撮泥土,黑褐色的颗粒从指缝簌簌而落,在午后的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。

007的机械音带着痛心疾首的颤音:“前年,亩产麦一石二斗;去年,亩产麦九斗。宿主您没看错,这黑土地被他们种得一年比一年薄!”

江月瑶蹲下身,指甲深深掐进板结的土层。

本该松软如糕的腐殖质硬得像陶片,扒开表层竟露出灰白色的底土。

刚刚竟然是她粗心大意了!只看见表层的土壤,没有发现下层土壤的变化。

灰白色,那不就是典型的盐碱地?

她仿佛看见地力化作青烟,从这些农人高举的锄头下丝丝缕缕地消散。

江月瑶抬眼望向这片广袤的农田,心中思索起来。

在大景朝,眼前的这些农民们显然并不懂得轮作休耕之法。

他们年复一年地在同一片土地上耕种着单一的作物,土地得不到应有的休养生息,肥力日益衰退。

就如同眼前这片农田,庄稼稀疏瘦弱,叶片泛黄,尽显疲态。

他们只知一味地开垦、播种、除草,却不明白土地也需要喘息,需要不同作物的滋养来恢复生机。

每一季收获之后,土地便被过度消耗,却无新的养分补充。

长此以往,粮食产量自然每况愈下,农民们虽辛勤劳作,却只能勉强维持温饱,遇上灾年,更是食不果腹、流离失所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