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月瑶眉飞色舞、自信满满地勾勒着酒楼的未来图景。
只是,若论起经商天赋,她实则并不具备。
虽说她心中规划得头头是道,可细细想来,那些方案漏洞百出。
在现代工业社会,她的这些想法或许尚有可行之处,但在这古代,却是万万行不通的。
彼时,人分三六九等,奴隶制尚存,普通百姓生活困苦,每日为温饱奔波,哪有闲钱去请人置办酒席?
平日里,若有红白喜事,多是乡亲们相互帮衬,你出力、我出物,热热闹闹地就把事儿给办了。
江月瑶所设想的那些经营之道,或许在繁华京城能有一席之地,可在这偏远的边疆小镇,无异于纸上谈兵。
裴大郎将这一切看在眼里,心中跟明镜似的,可他并无拆穿、贬低娘亲的念头。
他深知,待二弟归来,与娘亲仔细商议一番,娘亲自会幡然醒悟。
他瞥了一眼那几个听得连连点头的工匠,不禁暗自叹息。
这些人皆是门外汉,只听得江月瑶描绘的美好蓝图,便盲目附和,全然无人去深究其中关窍与利害得失。
而那萧旭,着实让裴大郎捉摸不透。
也不知他究竟是何用意,自始至终都在顺着娘亲的话奉承。
裴大郎心中暗自思忖,此人的身形外貌与自己的爹爹裴修远竟有几分相似。
初见他时,自己险些以为爹爹回来了。
可转念一想,几年前,那渣爹声称要去赶考,自此便音信全无。
年幼的三娘和四郎对渣爹毫无印象,就连他自己,随着岁月流逝,也渐渐模糊了裴修远的容貌,甚至都快忘了自己还有这样一个亲爹。
江月瑶却浑然未觉裴大郎心中所想。
毕竟,裴大郎日后可是声名赫赫的政治家,于乱世之中执掌一国摄政之权。
出身于这般复杂家庭的他,所思所虑自然周全缜密,绝非寻常人能及。
众人用过午饭后,便又各自忙碌起来。
萧旭端着江月瑶熬煮的紫参汤,悠然品尝着。
三娘带着四郎,在那裴大郎早已开辟妥当的空地上,精心制作小锄头,打算在屋子前翻新几块菜垄,好让日后能多些新鲜的蔬菜可食。
裴大郎则依旧不辞辛劳,背着白垩石,砍伐着木材,为家中诸事奔波劳累。
江月瑶环顾四周,眼见众人皆有事可做,唯独自己闲在一旁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失落。
她想起了自己的老本行——她可是农学博士啊!
如今身处这古代,不正该将自己的所学施展出来,去改良这落后的农业技术吗?
念及于此,江月瑶当下便不再迟疑,顺着田间小路,朝着李家村的农地走去。
此时正值四月,田间地头,不过油菜与小麦两种农作物。
事实上,她曾在自己的论文中深入研究过,对标自己所熟知的那个世界的汉朝,农作物种植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。
若论粮食,北方之地,普遍种植小麦;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,则以水稻种植为主。
若论蔬菜,东汉末期政论家崔寔所著的《四民月令》中,提及的蔬菜种类繁多,有瓜、瓠、葵、冬葵、苜蓿、芥、芜菁、芋、蘘荷、生姜、葱、青葱、大蒜、韭葱、蓼、苏等。
若论经济作物方面,主要有桑、棉、麻、芝麻、蓼蓝和胡瓜等。
雄麻以其纤维用于制造亚麻布及其他织物,雌麻则与芝麻、白苏等作为油料作物,蓼蓝更是作为蓝色染料作物被广泛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