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贵手下军将的气焰只嚣张了几日,便随着昭关桥的惨败而烟消云散。得知张贵部自滁州而来,前锋已过全椒城的消息之后,夏贵命三子夏柏率一万五千兵马前去阻击,他的算盘是先击溃实力最弱的两淮义勇军,再来对付自巢州方向而来的霹雳军第三军。为此夏贵不仅将尽遣军中精锐,而且将投奔自己的二千色目人和蒙古人混编的骑兵也交给了夏柏,这也是夏贵旗下仅有的骑兵。据情报,前来的两淮义勇军前锋约三千人,且全为步卒,领军之将为击毙蒙哥的合州守将王坚之子王安节。王安节被霹雳军在伯颜屠灭常州城之战中救出,眼下被任命为张贵的副手。
在昭关桥以北的平原上,双方不期而遇。王安节眼见敌人数量众多又有骑兵,当即下令转入防御状态。在张贵兴兵之初,曾被夏柏领兵追剿,兵力孱弱的张贵部只得在河汊湖泊中四处躲藏,故为夏贵的淮西军轻视,即便两淮义勇军迅速壮大,也被视之为乌合之众。蒙古骑兵更是对两淮义勇军嗤之以鼻,认为这不过是穿了霹雳军马甲的宋军,而宋军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软脚的虾蟹而已。不等夏柏下达命令,这些蒙古骑兵便兵分两路,往霹雳军两翼冲锋而去。夏柏如同其父一样极重名利,生怕蒙古骑兵抢了全功,自己连汤都喝不上一口,当即下令全军发动冲锋。
虽然装备了火器又充实了大批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,但两淮义勇军战力与主力野战军仍有不小差距,特别是炮兵的反应速度慢了不少。即便如此,在密集的机枪火力之下,两翼冲锋的两千蒙古骑兵仍未能冲入霹雳军阵中,而是大多被摞倒在阵前二三百米处,只有四百余骑逃出了生天。正面冲锋的步卒见势不妙纷纷转身就逃,也被机枪摞倒了千余人。“打仗不得行,逃跑第一名”,夏贵部的淮西步卒延续了宋军擅长逃跑的传统,这使得他们大部分人躲过了随后的炮击。火炮阵地久久未部署完成,又眼睁睁看着敌人逃出射程,这让王安节心急如焚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毕竟火炮可是技术兵器,操作难度比机枪高了不止一个量级。
夏柏带回庐州的兵马不到七千人。实际上,被王安节部打死打伤的敌人不过二千人,不少夏兵在逃离战场后,并没有前往庐州。夏贵父子及手下军将个个腰缠万贯,底下士兵却是吃不饱穿不暖,根本不愿为继续为他们卖命,不少人趁着混乱当了逃兵。还有的夏兵眼见霹雳军势大,又见张贵率部投奔霹雳军之后面目一新,在逃离战场后又派人前来接洽,请求投附霹雳军,王安节原本也是宋将,知道这些士卒降元也非本心,便同意他们所请。与其父王坚一样,王安节也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,当下他便计上心头,从归附的夏兵之中挑了三百人,让他们回到庐州作内应。
听闻战况,让夏贵又怒又惧。他怒的是夏柏烂泥扶不上墙,夏家后继无人。夏贵共有三子,长子夏富和次子夏松受其恩荫成为将领,皆战死在抗蒙战场上,夏柏便成了其衣钵的继承人。如此表现,如何能让家族世袭罔替?他惧的是张贵的散兵游勇被收编之后,竟然能大败自己的一万五千精锐,由此可以推断张珏所率的第三军战力如何可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