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标此话一出,徐达、汤和、李文忠等人浅浅对视,随即微微颔首。</p>
而龙椅上坐着的老朱沉吟数秒,也不由觉得朱标这番安排着实不错。</p>
军中再有狎妓者,不予重罚。</p>
这便是告诉诸将,将来若有战事,攻占敌国城池,三军将士依旧可以像以前一样得不少好处。</p>
也是告诉诸将,朱标这个太子并非独断之人,不准将士寻欢排解憋闷。</p>
而再犯军纪,一人犯错,全营还朝。</p>
这便是明明白白告诉三军将士,驻扎高丽乃是其他士卒求都求不来的建功取利良机。</p>
也是告诉将士们,将来自有让他们获得战功,排解郁闷的时候。</p>
如此一来,即便是为了将来的战功,为了将来攻占高丽城池后,劫掠金银。</p>
想来驻扎高丽的大明将士也会在驻扎期间,更加老实本分一些。</p>
不过让徐达略微有些意外的是,朱标竟默认了城破劫掠的习俗。</p>
毕竟在徐达心中,从小受宋濂等儒生教导的朱标,身上多多少少必然会有些书卷气。</p>
他方才甚至以为朱标会借此机会。</p>
更加严格约束兵卒,彻底断绝城破劫掠的事情发生。</p>
“殿下英明,末将代驻军将士谢殿下大恩!”</p>
随着蓝玉声音落下。</p>
众人目光再次集中到王禑的身上。</p>
也是听到朱标对大明驻军与高丽女子苟且之事,很是反感。</p>
王禑自知理亏,心中惶恐自然达到顶点。</p>
此刻不敢抬头,甚至都不敢发出半点声响。</p>
“启禀陛下,启禀太子殿下!”</p>
也是注意到自己国君在大明君臣的注视下,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。</p>
崔颖无奈,只好开口说道:</p>
“陛下明鉴,太子明鉴,我王如此也是恭敬上国。”</p>
“大明将士远离故土,驻扎我朝。本是为我朝平乱,为我朝震慑倭国宵小。”</p>
“我王身为高丽之主,自要以上国之礼,敬诸多将士为我朝上宾!”</p>
“供给驻军粮饷便是如此,挑选女子服侍大明将士,亦是如此。”</p>
不得不说,这崔颖当真有几分辩才。</p>
将拉皮条这种腌臜勾当与提供大明驻军粮饷并立。</p>
如此偷梁换柱,属实算的上聪明。</p>
“陛下,太子殿下,我王当真不知天朝将士军纪竟如此言明。”</p>
“我王也是一片好心,做了错事。”</p>
“嗯!”朱标原本也没打算深究王禑之罪。</p>
毕竟李成桂方才说的此消彼长、为和大明开战做准备。</p>
朱标还不信王禑有这个胆子。</p>
他如此行事,不过是为了拉拢大明驻军,为将来与李成桂争斗做准备罢了。</p>
也是见朱标微微颔首,并不打算追究王禑之罪。</p>
崔颖表情激愤,死死盯着旁边的李成桂,怒声斥道:</p>
“我王虽有过错,可天朝仁德,陛下圣明,自能体谅。”</p>
“然成桂小儿竟诽谤我王心怀叵测,欲削减天朝将士之兵力。甚至还诋毁我王有不臣大明之心。”</p>
“陛下!太子殿下!”</p>
崔颖将头重重叩在地板之上,疾声高呼道:</p>
“逆贼之言,其心可诛!”</p>
“崔公当真善辩,竟还能反咬一口。”李成桂冷哼一声,心平气和道:“陛下明鉴,殿下明鉴。”</p>
“王禑居心叵测,所图非小!”</p>
“胡扯.....”</p>
“放肆......”</p>
就在两人相对叫骂,势必要将对方置于死地之时。</p>
朱标有些不耐烦的轻咳一声,开口制止道:</p>
“孤知你双方积怨已久。”</p>
“孤也不奢望你二朝能摒弃前嫌,同抵外侮。”</p>
“只是如今倭国尚且占据你朝一道之地,倭国之人鸠占鹊巢,竟在你朝生活度日。”</p>
“当此危难之际,你双方也该将心思放在抵御倭寇上。”</p>
“似今日这般口诛笔伐,之后不可再有。”</p>
“臣李成桂谨遵殿下教诲!”</p>
听到李成桂当即应声回道,崔颖只好作罢,同王禑一起同声领命。</p>
语罢。</p>
朱标示意退朝,同老朱一起朝后殿走去。</p>
王禑、李成桂对视一眼,均是十分厌恶的转身离去。</p>
只不过!</p>
今日朝会虽不能置对方于死地,散朝之后便是他们大做文章的好时机。</p>
“李指挥使!”</p>
听到李成桂的声音,正往宫外走去的李文忠、李景隆父子都很是诧异的驻足回头。</p>
当看到李成桂直勾勾盯着李景隆。</p>
李文忠微微颔首后,便同徐达等人一并朝宫外走去。</p>
也是等自家父亲离开之后,李景隆这才问道:“将军方才说什么?”</p>
“三月前公子任东南指挥使,驻守江浙,抵御倭寇,保江南百姓平安。”</p>
“末将称公子一声指挥使,可有不妥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