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69章 孤也没钱(1 / 1)

“竟.....竟是如此.....”</p>

老者心头震撼之下,忙冲朱标离开的方向跪下,郑重叩拜。</p>

周围百姓明白这所谓流放,竟是朱标保全他们之意后,也无不朝朱标离开的方向跪拜。</p>

“老人家,通知同族之人收拾家当,不日太子殿下便会派人,亲自护送你们前往东藩岛。”</p>

“太子殿下还要派人护送?”</p>

“那是自然。”刘伯温面容和煦,徐徐开口道:“此去东藩尚有百里,海上凶险,殿下岂能不派兵派船护送?”</p>

“太子殿下此等大恩,我等何以为报啊!”</p>

看着一众百姓再次朝朱标离开的方向叩拜。</p>

刘伯温没有多说什么,转身朝泉州府衙走去。</p>

只是一路上,刘伯温低眉沉思,对朱标此番安排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。</p>

要知道,东藩一岛素来乃中原版图。</p>

可因其地处偏隅,中原王朝即便想要迁徙内地百姓,可终究不能如愿。</p>

毕竟故土难离,即便强行将百姓迁移过去。用不了几年,迁移过去的百姓依旧会自己跑回来。</p>

而朱标这恩威并施的法子一出,泉州百姓不仅心甘情愿迁移到东藩岛上,而且还要感念朱标仁德大恩。</p>

如此一来,东藩岛用不了几年,便会成为纳粮、纳税新的行省。</p>

“拜见太子殿下。”</p>

见刘伯温回来,朱标微微点头示意他落座。</p>

旋即继续冲沈世用道:“泉州港口已经完备,可东藩岛上也要另外开设港口。”</p>

“凡来我大明经商之海外藩商,但凡在东藩岛停靠,必须缴纳关税。”</p>

“殿下英明,只是建造港口的银两......”</p>

“三百万两!”朱标眉头微皱,斩钉截铁道:“孤曾向陛下求来三百万,全数用于东藩岛。”</p>

听到朱标这话,沈世用耷拉着脑袋,也不言语,更不领命。</p>

这副样子,显然是嫌三百万两太少。</p>

“有什么难处,直说便是!”</p>

“钱....钱不够!”沈世用壮着胆子说道。</p>

“钱再多也没有,只有这三百万两!”</p>

“殿下,蒲家家产还有谢林府上的赃款......”</p>

“那些钱你不用惦记!”</p>

不等沈世用说完,朱标直接打断道:“这些银子不仅要为朝廷开展海贸做准备,其中一大部分都要交由泉州造船司。”</p>

“当年陈友谅击败元将陈友定,占据福建、泉州等地后,便在泉州开设造船司。”</p>

“鄱阳湖大战时,陈汉军中的许多大船都是出自泉州造船司。”</p>

说到这里,朱标脸上闪过一抹冷色,旋即沉声斥责道:</p>

“可孤就想不明白了。”</p>

“三丈高,十五丈长的大船,泉州造船司能给陈友谅造出来,到了咱大明却又造不出来了。”</p>

“泉州这些个造船工匠当真是活够了!”</p>

此话一出,在场几人纷纷下跪。</p>

有那么一瞬间,刘伯温甚至觉得眼前之人并非太子朱标,而是洪武皇帝朱元璋。</p>

特别是那最后一句话。</p>

朱标的神态、语气,和当年还是吴王的老朱简直一模一样。</p>

“殿下息怒,想来.....”</p>

“无需借口!”</p>

不等沈世用说完,朱标轻声打断道:“孤已从凤阳三司中调派人手,不日便抵达泉州造船司。”</p>

“此次从蒲、周两家,以及谢林府上抄没出的家产,朝廷一分不取,多半用于制造大船。”</p>

听到这话,刘伯温眸光一凝。</p>

朱标如此急切督造大船,看起来是为将来海贸做准备。</p>

可事实上,大船只需简单改装,加设火炮,便能作为战船。</p>

而朱标给泉州造船司拨出大量银钱,更是从凤阳三司中调派亲信,主管泉州造船司。</p>

这般在意,足可证明朱标是为将来的远洋征战作准备。</p>

也是此时。</p>

朱标看了沈世用一眼,意味深长道:“此次收缴而来的银两不能动。”</p>

“东藩岛建设港口,以及安置泉州移民,只有孤向陛下求来的三百万两银子!”</p>

“可....可是殿下....”</p>

即便沈世用不想忤逆朱标,可三百万两银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。</p>

“殿下容禀!”</p>

沈世用忙跪在朱标跟前,大有以死谏之的样子,正色禀告道:</p>

“东藩岛岛上荒芜,泉州百姓迁移过去,仅兴建民房,联合成镇,修建衙门等等需要的银两,恐怕都要一百多万。”</p>

“加上东藩岛乃一孤岛,自要派兵驻守。无论是选调中军前往,亦或是由迁移之百姓组建,都需耗银无数。”</p>

“更何况修建港口,设立关卡,更是一大笔银子。”</p>

也不怪沈世用饶舌。</p>

即便对金银数学不太敏感的沐英,听沈世用说完也能明白其中的难处。</p>

可是......</p>

朱标又怎会不知三百万两对建设东藩岛来说太少。</p>

可朱标也有自己的难处。</p>

此次南巡,老朱虽有绳之不法世家,还百姓太平的念头。</p>

可也有为回京后那诸多庆典筹银的打算。</p>

苏州、杭州自不必说,抄没得来的世家之财,要么用于开设纺织局、兴建港口等兴国之所,要么用于抚恤百姓等为民之策。</p>

泉州亦是如此!</p>

一路下来,国库压根非但没有分文进账。</p>

朱标前几日还向老朱,向国库索要了三百万两银子。</p>

若是再向老朱张口.....</p>

想到这里,朱标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。</p>

老朱那四十三码的鞋底子可不是开玩笑的!</p>

“沈卿,朝廷的确没银,孤的东宫府库也已见底。”</p>

“太子妃一年只有四件新衣。原本临行前,孤还保证寻些首饰、特产带回去,送予太子妃。可囊中羞涩,此次孤恐怕只能失言了。”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