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穿越历史>三国:朕,袁术,大汉忠良> 第三十三章 诸卿所言甚是,然今当何为呢?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十三章 诸卿所言甚是,然今当何为呢?(1 / 2)

......

冀州,邺城。

夜幕初垂,宫灯如星,摇曳的烛火映于画栋雕梁之间,明灭不定。

“天子出逃长安,东奔洛阳,为李傕、郭汜追如丧家之犬,召我保驾勤王,今奉诏耶?不奉诏耶?”

袁绍高居主位,身披锦绣华服,手握诏书,笑谓群臣。

“诸君皆九州名士,可为绍解惑,请试言之。”

左右文武群臣分列两侧,或低头沉思,或交头接耳,神色各异间,沮授趋步出列,拱手曰:

“明公弱冠之年,即登朝堂,海内名望,人所共知;

值董卓废立天子,群臣敢怒而不敢言,唯忠义如明公者,仗义执言,剑指国贼,凛然而大义,世人仰之,故天下皆称绍以为贤;

是日也,明公单骑出奔渤海,振一郡之卒以勤王事,诸侯共推为盟主,号令十八镇联军莫敢不从,威震河朔,名重天下;

今明公治冀,举军东向,青州可定;还讨黑山,张燕忧惧;震慑戎狄,匈奴悉从;回首北望,公孙将亡。

当此用武之时,横大河之北,合四州之地,收英雄之才,拥百万之众。

昔秦皇奋六世先王之余烈,今明公仰四世三公之人望,迎大驾之于长安,复宗庙将于洛阳,号令天下,讨伐不臣,以此争锋,孰能敌之?

此之谓:迎大驾而令天下者也!”

袁绍目光如炬,微微颔首,“所言甚是,沮公锐意进取,言之有理!”

话音落下,殿内为之一寂,烛火轻微噼啪作响间,审配已近前一步。

“明公容禀,沮公所言或许有理。

然,近讨公孙,已历数年,百姓疲敝,仓廪无积粮之储,税赋无库银之蓄,此时下之深忧也。

时值长安大乱,苍生罹难,若依沮公所言:【迎大驾之于长安,复宗庙将于洛阳】,则关中数百万黎民饥寒交迫,何以为生?

且夫天子非一人耳,百官群臣,车驾随行,泱泱十数万之众苦不堪言,何以养之?

今幽州公孙瓒,尚未平定,青州田楷,亦有喘息之机,当乘胜击而破之。

届时北破公孙,灭亡田楷,兼并冀、青、幽、并,大汉一十三州,三分有之,当世诸侯孰能比之?

以待天下有变,则明公以冀州之军向河内,青州之众临官渡,并州之卒出壶关,幽州铁骑南下中原,四路齐出,横扫诸侯,天子又如何?”

袁绍面有恍然之色,嘉许之。

“所言甚是,审公老成持重之言,我当从之。”

未几,许攸嗤之,向绍长施一礼。

“审正南,鼠目寸光,匹夫之言,明公勿信。

盖济世救民,谓之义兵,恃强凌弱,谓之骄兵,义者无敌,骄兵必败。

审配所言四路齐出,恃强以凌天下,此之谓骄兵耳。

今汉室衰微,为李、郭所趁,明公若不上承天命,下辅王室,岂非失大义于天下?非义者也!

若西迎大驾,迁都于邺,挟天子而令诸侯,兴义兵以讨不臣,谁能御之?

今何以弃万安之策,而将兴无名之师?窃为明公忧之。”

袁绍深思熟虑,愈想愈觉有理,心有余悸。

“所言甚是,幸得许公警醒,险为审正南所误。”

郭图见状,遂进言曰:

“汉室将倾,有识之士所共知,所谓秦失其鹿,天下逐之。

今九州裂而四海分,诸侯各据州郡,皆厉兵秣马,以图大业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