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穿越历史>续荡寇传> 第四回 东京城雷将受封赏 陈希真梦游二仙山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回 东京城雷将受封赏 陈希真梦游二仙山(1 / 2)

诗曰:

比翼飞鸟失飞伴,离散鸳鸯悔不亲。

本是庆功情意正,全为龙言恼夫妻。

话说宋军征伐归来,天子敕宴于集英殿。宴罢,众将退散,欲要回营。却见祝永清一人,怒气冲冲,先骑了匹马,飞奔出了城,回至营中自顾休歇,而后陈丽卿也牵了匹马,一个人哭哭啼啼,带雨梨花,慢祝永清一步回营。众人见祝永清面带怒色,陈丽卿悒悒不乐,二人脸色异常,十分疑惑,云天彪道:“为何不见祝永清夫妇二人相伴同走?”众人摇头不知,唯那陈希真叹道:“夫妻二人已生隔阂,如何肯相伴同走。”云天彪道:“如何生了隔阂?”陈希真道:“只因宴中之事。”众人闻言,方才知晓缘由。

你道那祝永清与陈丽卿为何不和,原来在集英殿时,正值宴半,众人大醉,天子忽指着一人,道:“寡人不曾见过此人,好生俏丽标致。”众将看去,并非别人,正是陈丽卿,张叔夜道:“此女乃微臣帐下一员女将,唤作陈丽卿,虽为女子,却不亚部下一班男将,十分勇猛过人,立功许多。”天子闻言大喜,醉道:“美人近前,寡人细致观赏一番。”陈丽卿闻言,手足无措,极为尴尬,便望向祝永清,谁知祝永清已醉,顾不得陈丽卿,陈丽卿看了,十分无奈,陈希真却小声道:“我儿休要生事,此乃天子皇城,毋得违命,切勿意气用事,倘若举措不当,你我皆负欺君的罪过。”陈丽卿闻言,不敢违背,只好上前,近向天子身旁,天子见那陈丽卿,如花似玉,闭月羞花,十分心喜,便道:“美人芳龄几何?”陈丽卿答道:“回禀陛下,微臣年方二十。”天子道:“正值桃李之岁,如花似玉一般年纪,果然花颜月貌,不知美人,可会舞否?”陈丽卿闻言,便道:“臣幼时曾习得剑舞,只恐上不得台面,烦扰陛下雅兴。”天子道:“今众将归来,议在玩乐,卿等众将,俱是有功之人,如何烦扰雅兴?”陈丽卿闻言,道:“陛下切勿笑话,微臣献丑了。”说罢,无奈上了台,提起玉剑,迈步舞来。天子命乐师奏曲,歌伎唱词,众人只听得八音迭奏,鼓乐齐鸣,只见:

鸾歌凤吹,闻莺歌燕语之声;朱弦玉磬,听宛转悠扬之语;百乐奏响,中间西施轻舞;琴瑟和鸣,天上嫦娥下凡;龙壶美酒映佳人,剑舞轻灵似天仙;暂杯注目留美色,轻盈飘逸舞剑悬;动如莲花轻舞曼,吹竹弹丝听鼓弦;走步成五岳,横剑定天山;舞剑本为兴,因君尽缠绵。须臾才罢舞已尽,神魂颠倒心垂涎。

那陈丽卿就在集英殿上,握宝剑在手,芳华满目,萧瑟流星,舞起剑来。舞罢,众人喝彩,天子被唬的目眩神迷,心荡神摇,道:“若非月宫嫦娥下凡,怎见得如此美人。”遂命陈丽卿伏侍饮酒,陈丽卿怎敢违命,只好上前举杯,伏侍圣上。祝永清见自己浑家,伏侍天子饮酒,醉意全无,瞋目切齿,勃然变色,欲待发作,被陈希真用手按住,道:“贤婿吃酒误事,如何这般醉了!”遂低声道:“贤婿休要动怒,此处不是耍头,切勿造次。”祝永清听了,只得忍气吞声,不好发作,便独自一人吃着闷酒,心中气愤不已。不多时,筵宴散罢,祝永清一个人怒气冲冲,出了集英殿,陈丽卿见他脸色不悦,情知郎君动怒,小心问道:“玉郎安好?”,祝永清视而不见,骑马出城走了,陈丽卿无可奈何,见他默不作声,又不敢多言,不禁滴下热泪,梨花带雨,也牵了匹马,慢他一步,出城回营去了。

且说众人回至营内,各去休息,陈丽卿入了帐内,见祝永清卧榻而眠,蓦然上头,委屈万分,泪道:“玉郎若是恼气,便就开口道话也好,归来一路,为何不理不睬。”祝永清闻言,心中业火冒百丈高,犹如火上浇油,跳起吼道:“谁似你这庸妇,不安分守己,却在大殿之上,卖弄骚肢,迎奸卖俏!”陈丽卿哭道:“那时筵上如此紧迫,我心慌至极,便欲寻求你,哪知你已大醉,如何肯理奴家?父亲叫奴家不得违命,我一妇道人家,又如何敢违背。”祝永清闻言,哪容分说,骂道:“好个水性杨花的贱人,既已卖弄风骚,又来这般说辞!分明你这贱人朝三暮四,搔首弄姿,却来搪塞糊弄!”陈丽卿早已泣不成声,道:“玉郎若是性情,早该制止,这般恼怒责骂,算甚丈夫。”说罢,跑出帐外,不知所踪。有诗为证:

鸾去凤飞不同处,琴瑟不调音难缘。

万千情河迢迢水,流走知己断红颜。

这夫妻二人大闹一番,扰得营内众人听得清楚,情知事情不协,各自穿了衣裳,都来相劝,见帐内只余祝永清一个,云天彪问道:“贤甥,陈将军哪里去了?”祝永清道:“方才贱内与小甥争闹一番,不知往何处去了。”几人闻言,云天彪摇头劝道:“贤甥,常言道‘一日夫妻百日恩’,世上夫妻都作鸳鸯相随,争些不肯失伴,往常你二人,鸾凤和鸣,夫妻恩爱,如今却为细枝末节之事,生怨置气,如何值当?”祝万年也道:“方才筵宴之上,弟媳迫不得已,因皇命难违,所才献舞,此乃无奈之举,弟媳无甚过错,贤弟听为兄一言,权且寄下嫌隙,消除隔阂才是。”祝永清听得仔细,思虑半晌,也道自己不是,开口道:“卿姐乃我爱妻,平日情深似海,今生也愿生死相依,祝某一时误嘴,险些坏了恩爱。”问向众人:“卿姐哪里去了?”刘慧娘道:“方才奴见姊姊,骑马望西面去了。”祝永清闻言,暂别了众人,出了帐,骑了匹银合马,细细打了两鞭,望西面赶去。

此时正值二更,风静晚夜,月落星沉,祝永清往西赶了二里,见一白袍佳人,牵一匹枣骝马,立在潺潺流水,环山溪流旁,趁月光斜照,半露一边侧脸,楚楚动人,祝永清望去,只见:

白袍玉服,顶上戴一簪金钗;风鬟雨鬓,腰间系一缕薄带;玉立清姿,身形冰肌玉骨;芳容秀美,面映愁眉怯蹙;俏颊月目滴玉泪,秀盈体轻似月轮。仙姿绰约俊貌采,冰清玉洁正佳人。

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陈丽卿。陈丽卿正在溪边拭泪,忽听骏马嘶叫,回首望去,见祝永清骑马赶来,又把头转过,低语道:“你不去寝息,没来由此作甚么?”祝永清下了马,走至陈丽卿身旁,笑道:“卿姐好雅致,既去赏月,为何不携郎君一同观赏。”陈丽卿背对说道:“哪个要同你观赏,你快且吃酒寝息罢,休要管我。”祝永清闻言,略想一迟,便就双膝跪下,说道:“方才我酒后胡言,冲撞卿姐,此刻酒醒,悔之不及,一念之差,几乎断了姻缘恩爱,乞望卿姐切莫当真,万分宽恕于我。”陈丽卿听了,急忙转过,说道:“玉郎这是作甚,快且起身。”说罢,将祝永清扶起,道:“方才奴思虑万千,只恼恨那官家,又因玉郎一番醉言,万般委屈,玉郎既已知错,便就最好,何以消得玉郎如此?”祝永清闻言大喜,道:“卿姐莫不是饶恕我了?”丽卿道:“只愿玉郎一心一意,与奴长相厮守,白头偕老,日后不负奴家便好。”祝永清闻言,即言海誓山盟,道:“今生只愿与卿姐相濡以沫,白头到老。”丽卿闻言嫣然一笑,而后拍打一下祝永清胸口,祝永清见了,一把拿住陈丽卿素手,依偎一起,不多时,二人各骑了马,回去营中,此时众人各已退散,二人默默入帐,入寝安眠不题。有诗为证:

金风恨露不相逢,高翔雀鸟失同伴。

若成一心得长久,迷途鸳鸯又重见。

此日天晓,刘慧娘同与云龙去寻陈希真,正入帐内,见祝永清夫妇俱在帐内,陈希真见云龙夫妇二人入帐,问道:“甥女甥婿因何事前来?”刘慧娘道:“姨父,甥女近来几日连做怪梦,日夜惶恐,特来寻姨父,问梦凶吉。”陈希真道:“梦中是何景象?”刘慧娘道:“梦见有一白发朱颜道长,一连数日用麈尾敲打甥女之头,嘻嘻笑道:‘还我否?’,醒来汗流浃背,愈觉诧异。”陈希真闻言,疑道:“此梦甚是古怪,今夜甥女入寝之时,姨夫便作道法,察看何如。”又谓祝永清夫妇道:“你二人如何了?”祝永清道:“小婿昨日懵懂,不知高低,冲撞卿姐,昨宵迁思回虑,幡然悔悟,与卿姐尽释前嫌,重归于好。”陈希真点头道:“既此,老夫便无忧矣。”又道:“卿儿被老夫娇养惯了,刁蛮任性,不知礼数,若贤婿有甚不意之处,可与老夫道出。”祝永清道:“小婿谨记。”陈希真道:“我儿你日后也需敛些性子,切不可冲动用事,更不可与你郎君争闹。”陈丽卿道:“孩儿牢记,再不犯了。”说罢,四人各退了营帐。

不多时,张叔夜传唤众将聚在大营,议道:“陛下已传圣旨,宣吾等一班众将,入城封典,论功行赏,议官加爵。”众将听罢大喜,唐猛几人道:“不想我等白身,也得入殿封爵,不负男儿平生之志也。”众人遂各褪本服,都披御赐锦袄,悬带金银牌面,俱都准备已了,自东华门而入,一路直至文德殿,下马进朝,面见天子。众人俱都跪拜,山呼万岁,君臣礼足之后,左右近臣卷帘,天子道:“卿等众将,远征山东,伏灭贼寇,多有劳苦,今大胜归来,四方清平,天下无事,朕不胜欣喜。”张叔夜拜道:“臣等樗栎庸材,槃木朽株,空劳陛下关怀,虽征战沙场,却止立咫尺之功,功薄蝉翼,难报天恩,臣只愿内政修明,海清河晏,江山太平,方足天子黎庶百姓之愿。”天子听罢大喜,即宣众将都上玉阶,张叔夜又奏道:“臣上奏一本名录,谨录征战将校人数,伏乞陛下圣鉴。”天子即命奏献,张叔夜进上名录一本。上皇看去,表曰:

平山东征寇领略将军总督张叔夜等人,叩首陛下,呈上名表:臣蒙受天恩,应遵皇命,食君之禄,得尽人臣之道,征战山东,剿灭贼寇,功及尺寸,未敢骄躁,今戡平山东,殄灭贼乱,征战之将,谨录将校人数

中军将校一十五员:

经略大将军总督三营军务张叔夜;

参赞大臣贺太平;参赞大臣盖天锡;

中军第一队左将军张伯奋,中军第一队右将军张仲熊;

中军第二队左将军邓宗弼,中军第二队右将军辛从忠;

中军第三队左将军张应雷,中军第三队右将军陶震霆;

中军第四队左将军金成英,中军第四队右将军杨腾蛟;

中军第五队左将军韦扬隐,中军第五队右将军李宗汤;

中军第六队左将军王进,中军第六队右将军康捷。

左军将校一十二员:

经略左军大将军云天彪;

左军参谋官刘慧娘;左军副参谋官孔厚;

左军第一队副将军云龙;左军第二队左将军傅玉,

左军第二队右将军风会;左军第三队友将军毕应元,

左军第三队右将军庞毅;左军第四队左将军闻达,

左军第四队右将军欧阳寿通;左军第五队左将军哈兰生,

左军第五队右将军唐猛。

右军将校一十二员:

经略右军大将军陈希真;

右军参谋官兼第一队副将军祝永清,

右军第一队先锋将军陈丽卿;右军第二队正将军刘广,

右军第二队左将军刘麒,右军第二队右将军刘麟;

右军第三队左将军苟桓,右军第三队右将军祝万年;

右军第四队左将军栾廷玉,右军第四队右将军栾廷芳;

右军第五队左将军真祥麟,右军第五队右将军范成龙。

擒获梁山贼首三十六名:

宋江、卢俊义、吴用、公孙胜、柴进、朱仝、戴宗、刘唐、李逵、史进、穆弘、雷横、李俊、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、张横、张顺、朱武、黄信、宣赞、郝思文、单廷圭、魏定国、裴宣、欧鹏、燕顺、鲍旭、樊瑞、李忠、朱贵、李立、石勇、张青、孙二娘,段景住。

臣张叔夜谨录上表,伏望圣鉴。

天子览罢,龙颜大喜,道:“卿等东征西讨,立下汗马功劳,真乃国之忠良。”遂降圣旨:

诏曰:忠者千古,义者永荣,卿为国忠,参天义良。治世以文,乱则以武,山东之境,逆出宋江、卢俊义等一百单八贼首,不守法纪,大逆无道,兴妖作乱;朕以天威怒惩,卿等股肱之臣,讨伐凶逆,殄灭巨寇,以安社稷,稳固江山,护国保民,救苍生黎庶于水火,安枕而卧,朕以嘉之,封赏卿等众将诸佐如下

领略将军张叔夜加授中书政事府同平章事、殿帅府掌兵太尉,封开国郡王;

参赞大臣贺太平加授中书政事府参知政事、吏部尚书、封魏国公;

参赞大臣盖天锡加授端明殿大学士、刑部尚书、封宣城侯;

中军一队左将军张伯奋加授左龙武大将军、封辅国公;

中军一队右将军张仲熊加授右神武大将军、封定国公。

中军二队左将军邓宗弼加授忠武将军兼领左神武大将军、封建威侯;

中军二队右将军辛从忠加授壮武将军兼领右龙武大将军、封扬威侯;

中军三队左将军张应雷加授宣威将军兼领左羽林大将军、封怀远侯;

中军三队右将军陶震霆加授明威将军兼领右羽林大将军、封定远侯;

中军四队左将军金成英加授辅国大将军、兵部尚书、封南阳侯;

中军四队右将军杨腾蛟加授定远将军、兵部侍郎、封宣威伯;

中军五队左将军韦隐扬加授左龙武副将军、封高阳子;

中军五队右将军李宗汤加授右龙武副将军、封中牟子;

中军六队左将军王进加授振威将军、封致忠男;

中军六队右将军康捷加授游骑将军、封新城男;

经略左将军云天彪加授骠骑大将军、知枢密事、封越国公;

左军参谋官刘慧娘加授忠智英穆一品夫人;

左军副参谋官孔厚加授殿中侍御史、谏议大夫、封昌平男;

左军一队副将军云龙加授云麾大将军、京畿五城兵马副总管、封果勇侯;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