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就这么着急地去读书?”
魏云舟点了点头说:“早点去读书,早点当大官。”
“等过两日,天气暖和了,就让你去读书。”李姨娘真没想到儿子还是个官迷,开口闭口就是要读书当大官。“在你去读书之前,你得跟姨娘去一趟道观还愿。”
“还愿?”魏云舟小脸上露出一抹疑惑之色,“还什么愿?”
“你生病时,我去道观许愿了,求三清爷爷保佑你没事。如今你好了,也该去云青观还愿了。”云青观在咸京城外,离咸京城有二三十里路,不算远。早上早点出门,下午就能赶回魏国公府。
“我也跟你去谢谢三清爷爷。”魏云舟穿来魏国公府已有一段时日,但他目前为止还未出过魏国公府。去过的最远的地方,大概就是老夫人的荣寿堂了。
“你得好好谢谢三清爷爷”李姨娘笑着说,“从云青观回来,姨娘带你去买咸京城最大的书斋买笔墨纸砚。”
“好啊。”正好可以好好地看看这个世界的京城是什么样。
“对了,姨娘,江南人读书是不是很厉害?”他对大齐朝不怎么了解,也不知道大齐朝哪个地方的读书人厉害。在种花家的历史上,江南人才济济,每个朝代出了不少状元、榜眼、探花和进士。
“对啊,江南人杰地灵,大齐朝的状元、榜眼和探花大多数都是江南学子。”提起家乡,李姨娘是一脸的骄傲,“江南有很多有名的书院,每年有很多学子去江南求学,就连咸京城的学子都跑到江南的书院求学。”
“那我以后也要去江南的书院求学,到时候还能去外祖家。”魏云舟上辈子就是江南人。
“好啊,到时候你外祖父和外祖母,还有舅舅们一定非常高兴。”提到江南,李姨娘有些想家了。自从进了魏国公府,她就再也没有回过江南,也没有见过爹娘。兄长们每年会来咸京城,来魏国公府看望她,可爹娘没法来魏国公府。
“姨娘,舅舅们是不是要去很多地方做生意啊?”
“是啊。”
“那舅舅们是不是认识很多厉害的人?”李家虽然是江南的富商,但生意遍布大齐朝很多地方。对了,李姨娘曾说过李家还做海上生意。
“你问这个做什么?”
“我想找个特别厉害的师父教我武功,这样以后我就不会被人欺负了。”李家人常年在外行商,一定有自己的护卫队,还有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。
在古代,信息最发达的并不是朝廷,而是商人们。他们四处做生意,对各地的情况最为了解。
他已经在李姨娘表现的很聪明,不能再表现了,不然就会引得李姨娘怀疑。等他去前院小学堂读书后,他再向姨娘提李家获取信心的渠道一事。
不管是在现代,还是在古代,谁能第一时间掌握讯息,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,尤其是在古代。
魏云舟打算建立属于自己的护卫队和“信鸽”队。
“你想学武功?”李姨娘一脸惊讶,“你不是要读书吗,怎么又要学武?”还真是小孩子,一会儿想学这个,一会儿又想学那个。
“我要读书,也要学武。”魏云舟一脸认真地说道,“我学武是想强身健体,也是想要保护自己和姨娘,这样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。”
李姨娘被儿子的这番孝顺的话感动到了,“我写信回去问问你外祖父和你舅舅,看看他们能不能给你安排一个厉害的师父教你武功。”
“姨娘,你写信给外祖父的时候,再问问他们教武功的师父里有没有擅长射箭的,我还想学射箭。”魏云舟又说道,“我还想学弹琴、下棋、画画……”
李姨娘听儿子一口气说这么多想学的东西,惊得嘴巴张的越来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