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都市言情>年代:我在大山脚下修了个假仙> 第二百三十三章 集体食堂忆大锅饭岁月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二百三十三章 集体食堂忆大锅饭岁月(2 / 2)

全村能干活的人一起上阵,那叫一个人多。

这个集体食堂是50年代末大锅饭时代盖起来的了,然而大锅饭搞了没几年,发现这种模式行不通,就被废弃了,不过用来搞集体晚饭倒是个合适的地方。

食堂里,一堆女人围坐一起掰着大白菜。

施秋晴和施秋玲也在人群当中。

幺妹看着墙壁上“吃饭不要钱,努力搞生产”的两行红色标语,好奇地问身边的一个老婶子道:“赵婶,以前吃大锅饭真的不要钱吗?”

“呵呵,还真的不要钱,那个时候啊,我们生产队的所有人都在这个食堂里吃饭,谁能吃多少就吃多少,不需要掏一分钱!”

老婶子缅怀地道。

施秋玲眨巴着大眼睛,很是不解:“既然大锅饭这么好,为啥后来没了啊?”

老婶子摇了摇头:“秋玲,大锅饭可没你想的那么好,那会咱们才能种出多少粮食啊,这敞开肚子来吃咋行,没吃上多久年,生产队的存粮就快没了。”

“一开始吃的还是细粮,后来换成粗粮,再后来就换成稀饭了,还这么吃下去大家都得饿死,所以大锅饭只能撤掉,自家掂量着吃各自的米面!”

施秋玲恍然:“原来是这样啊,俺老是觉得奇怪,咱们两年多之前都还没吃上饱饭,咋以前吃饭反而不要钱!”

赵婶笑道:“秋玲,那会你大姐都还没出生呢,你不知道情况不奇怪。现在可好了,我们有自己的田地了,终于吃上饱饭了,得感谢郭嘉给咱老百姓分了田啊!还得感谢你二姐夫带我们种木耳,咱们手头才有了积蓄!”

“对啊,如果没有许知青的话,咱现在最多只能填饱肚子,想买点啥都不行!”

“许知青真是好人哪,其他的知青都回城了,有些连媳妇孩子都不要,可是人许知青就留了下来,也不嫌弃我们屯子穷,还利用他的知识带屯子脱贫!”

“那可不,政府给许知青发的镇子年度杰出个人的锦旗可不是白发的,听支书说这个奖咱们屯子就没拿过,许知青可是第一个!”

“……”
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都夸起了许承安。

施秋玲听得心里美滋滋的,下意识地挺了挺熊二。

村里的人夸许承安,比夸她自己还让幺妹感到高兴。

施秋晴不像她那么社牛,不过脸上也带着微笑。

许承安是施家的骄傲,也是她的骄傲。

这时大食堂门口突然走进一行人。

说曹操,曹操就到,却是许承安来了。

身后还跟着赵建平,还有狗蛋,黑娃等拖拉机队的五个后生。

总共七人,肩膀上用临时做的担架抬着个庞大的家伙。

食堂里的众人顿时骚动起来。

“是犴,许知青他们打到了只犴!”

犴,就是驼鹿。

东北习惯把驼鹿叫做“犴达罕”,源自满语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