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本抄经画符和雕刻法器都不能中断,即便中断停顿,心神也要沉浸在状态里,尽量保持不动,气韵才能续上。
然而他中断了,与人交谈,心神变化思考了别的事儿,但他依然能回到原本的状态,这是心神达到了极高的修为。
符牌雕刻完成,一道灵光绽放,开光显灵,神韵浑然,随即内敛,神意自然祥和。
看了看时间,不知不觉快到傍晚了,闭目养神,略作休息,吃了两个水果,换上便装出去晚练。
快步行走热身,健步如飞,轻逸如风,来到公园的僻静处,先练拳术后练剑术。
随着他踏入了炼气化神,他的武学境界也逐渐达至化劲。
练武有三重劲:明劲、暗劲、化劲。
明劲是肌肉筋骨之力,暗劲是体内机能的内功,这两者都容易理解,而化劲就比较复杂了。
各门各派的拳理不同,对于化劲的说法很多,总体而言就是刚柔并济,出神入化,但具体如何,这就是众说纷纭。
以他的理解,化劲就是练习神经。
人体的一切运动都是受到神经的控制,而大脑通过神经支配身体,包括了肌肉筋骨和体内机能等等,每一个念头生出,这就是“出神”,念头化为神经信号,传递给身体,这就是“入化”。
人体的各项能力都是可以练习变强的,例如跑步,普通人跑一百米需要十几二十秒,通过练习后,跑步速度可以大幅提升。
神经也是同理,通过练习后,可以更好的驾驭自身,从而达到更快、更细微、更精准的动作,甚至控制体内机能,开启内在的潜能,达到出神入化之境。
而这一切的关键,首先是“出神”,先要让神念变得强大,神念强大之后,出神有力,这是基础。
所以,武学与道法的境界相通,炼气化神就是壮大神念。
然后是“入化”,神经控制身体是被动运行,要把被动化为主动,以意念控制身体运动,慢慢的体会其中运劲,逐渐达到念动则身动,这就是化劲的“身随意动”。
以意念驾驭自身,念头想有多快,身体动作就有多快,念头想要多慢,身体动作就有多慢。
一套拳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,三回九转是一招,随心所欲。
运劲也一样,想刚就刚,想柔就柔,这就是刚柔兼济。
速度、招式、运劲等等,全部练化,这就是化劲。
所以,明劲对应养精固基,暗劲对应炼精化气,化劲对应炼气化神。
张凡修练的道家武学,先通神髓,后通筋骨,达至炼气化神,拳术已然通神,逐渐开始显现玄妙。
练完了拳术剑术,他接着练习五雷正法。
在内功心法的催动下,全身内外通透,浑身滚烫,皮肤泛红,汗水流出,热气升腾,遇冷凝结为白气,宛如法力加身。
这段时间的修练,他的进步神速,相比最初时,他身上的出汗变少了,白气变多了,这表示体内的机能越来越强大。
如果练至大成,汗水会完全消失,直接气化成白气。
不过这内功的消耗太大,练了半个小时,浑身大汗淋漓,口渴缺水。
但他没有喝水,而是练起了一套呼吸吐纳法,名曰大蟾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