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辰:“这很好理解,人们越来越清醒...(省略)...”
“....(省略)....”
“我看过一个视频,印象特别深...(省略)...毕竟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。”
“还别说,我的这个决定果然很有先见之明,我上辈子死在了36岁的那一年,草是一种植物。”
听完林辰说的这般沉重,群员们都沉默下来。
大家前世都是底层百姓,自是能够理解林辰的意思。
常曦月:“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了,咱们都脱离了底层牛马的生活,一切往前看吧。”
“我当皇帝也有一段时间了,彻底清查天下人口才发现,天下人口很少,一共是1065.4万户,共计5987.3万人。”
“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隐户,想必相差不大,但没想到天下间竟然只有不到六千万人,大大出乎我的意料。”
“而且...(省略)...”
“同时我发现了朱元璋曾签署的迁徙令....(省略)....”
“我突然想起来,这不就是历史上‘赣省填湖广’、‘湖广填川蜀’的由来么。”
“洪武三年初,朱元璋下令,从赣省的饶州府、九江府等地迁了30万人,在瓦屑坝集合,移民到鄂省的黄州府。”
“后面又陆续迁了12万人到武汉,迁9万人到安陆,迁11万人到汉阳敏阳两地,迁16万人到荆州,迁27万人到安庆。”
“好在我和林大哥交易了红薯、土豆和玉米等粮食,亩产更高,可以养活更多的人。”
“我相信,再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,天下人口总数量将会迎来井喷,超过一亿大关应该不成问题。”
之前的话题太过沉重了,聊天群里的气氛也略显凝重,常曦月连忙转移话题。
林辰:“所以啊,鄂省、湘省、川蜀、云贵等地和我们赣省祖上是一家,这也是大家喊我们赣省老表的由来。”
听完常曦月所说,林辰笑着说道。
穆念慈:“我们湘省跟赣省、鄂省,三个省确实是老表,同样是吃辣椒的大省,也同样是打工大省。”
段浪:“关于赣省填湖广的由来....(省略)....”
许大贸:“啥玩意儿?还有这种说法?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。”
汪德发:“这样解释的话,倒也勉强说得过去!毕竟,自宋朝以来,赣省就是全国经济前三的省份,满朝文武半赣省,老林,你们赣省人读书是真厉害。”
常曦月:“这倒是事实,别的不说,就说我大华的中央朝廷各部里面,就有一百多位来自赣省的大小官员,至于地方上就更多了,赣省籍官员更是达到了五百多人。”
李珂:“我闲来无事查了一下资料,有明一朝...(省略).....”
董天保:“确实牛逼!那么,问题来了,为什么近现代的赣省就没落了呢,为什么会有环赣省圈的说法呢?”
见林辰说到赣省老表一词,群员们也纷纷说起了对赣省的印象。
林辰:“咳咳,老董,你要不说环赣省圈,咱们以后还是好朋友。”
“赣省近现代没落的具体原因我不太清楚,不过,我前世倒曾看到过有解说视频,分析的倒挺有道理,我说给大伙儿听听,纯当听个乐子。”
“首先是交通格局变化的原因,晚清之前的赣省是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,也就是赣州的大庾岭商道,是沟通中原和岭南的关键,连接着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。”
“但从晚清到近现代,五口通商之后,贸易路线发生了转变,上海成了重要外贸口岸,贸易干道转为长江航道,贯穿赣省的大商道就被废弃了,赣省也就理所当然的没落了。”
“第二个原因,战争的严重破坏,也就是太平天国,太平军和清军在赣省境内展开十几年的拉锯战,给富裕的赣省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导致大量人口死亡,城市和乡村遭到严重破坏,经济和农业生产几乎停摆,社会秩序陷入混乱。”
“此战之前,赣省人口2428万,战后只剩下1256万,损失了48%的人口,从此赣省就元气大伤,一蹶不振。”
“同时,曾国藩也搜刮了赣省的大量财富带回湘省,这也是为何近现代湘省发展得那么快的原因,因为掠夺了我们赣省的财富,我们赣省人都骂他是‘曾剃头’,没有哪个赣省人对他有好感。”
“第三个原因,也是近现代社会的转型吧,以前是农业社会,赣省有优势,但现代转型成为工业社会,大山里的赣省就没了优势,哪还发展得起来呢。”
“第四个原因,赣省人的观念相对保守,对新鲜事物接受较慢,教育发展也滞后,又缺乏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。”
“你们看我就知道了,哪怕我赚了再多钱,我也不会想着去大城市买房定居,而是留在老家。”
“对于我们赣省人来说,小富即安,老家才是根,赚多少钱不重要,落叶归根很重要。”
“最后一个原因就不能说了,我只提一句,你们听说过99年的...(省略)...事件吗?”
“如果听说过这件事,想必就能知道我说的最后一个原因是什么了。”
“如果你们没听说过就算了,反正这事不能讲。”
在外省人的眼里,赣省是阿卡林省,意思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地方。
直到前几年因高彩礼而在网上出名,人们提起赣省,第一印象是38万8的高额彩礼。
网友们编了各种段子调侃,说世界三大名表:理查德米勒、百达翡丽、赣省老表。
对此,林辰前世从不去争论,也懒得浪费时间。
别人调侃两句怎么了,和他人吵一场又能怎么样,没有任何实际性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