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武侠仙侠>我真没想当王爷啊> 第156章 自证清白的陆瑜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6章 自证清白的陆瑜(2 / 2)

皇帝手指轻轻敲了下龙椅的把手,依靠在了上面。

“臣,领旨。”

王临依旧是面色平静,刚正不阿,又对陆瑜拱了拱手,道:

“陆会元,你我皆是为大宁科举万世清名着想,只希望你确有诗才,是我当真错怪了真君子。到时,我亲自与你赔罪。

今日我不为难与你,一炷香,两首诗,不求质量比得上那首《雁门行》,但起码要是上佳之作才可,有陛下亲证,你我都能放心。”

大太监李莲恩不知何时搬来了一座香炉,一根平日计时用的香已然插在了上面。

殿前广场上,无论朝臣和举子都紧紧注视着这座香炉。

谁也没能想到,今日好好的一个殿试能闹到如此地步。

“陆会元,请听题。

第一首诗,我大宁边境苦寒,极为不易,还请陆会元作出一篇边塞诗,字数不限,格律不限。

第二首诗,请以你自己的视角,以我大宁民生为题,写出一篇诗作,要求与上述相同。

一炷香之内,两首诗,若陆会元当真有能作出《雁门行》的诗才,想来并非难事。”

监察御史王临又朝皇帝施了一礼,口中道:“陛下,臣出完题了。”

“嗯。”

皇帝看了李莲恩一眼。

李莲恩会意,手指在香上一搓,那根香便开始燃烧起来。

计时,开始了。

李泽岳和陆瑜听完题目,同时长出了一口气。

“还好我给他背的诗词多。”

“还好他给我背的诗词多。”

陆瑜慢慢坐回了自己的考案前,皱着眉头提起了笔。

装作一副为难的样子。

“边塞诗还好,只是第二首诗……

民生吗?

这家伙真够阴的。”

民生,其实很好写,那么多穷苦老百姓,怎么写不行?

文人嘛,最会讽刺了。

只是,这tm是御前。

你想怎么写?

想吃红豆了?

但若是歌颂民生,歌颂盛世……

那么多朝臣考生看着呢,自己就算抄出一篇歌颂盛世的诗作,估计在别人心里也会被看作是谗臣吧。

“那该抄哪一篇呢?”

陆瑜还真有些头疼了,迟迟难以下笔。

既要突出民生不易,又不能太讽刺……

陆瑜眨了眨眼睛,

他忽然想到了李泽岳当时给他背诗时,那一首极为简洁明了的诗。

据他说,这诗小孩都能背过去。

……

一炷香,很快就燃尽了。

陆瑜面容肃穆地把自己的宣纸交给了读卷官郑起。

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大学士郑起没有多看,只是匆匆捧着这张宣纸走到御案前,交给了皇帝。

皇帝接过宣纸,细细阅读起来,面色平静。

朝臣和考生们都抬眼观察着皇帝的表情,发现陛下嘴角轻动,似乎在默念着什么。

不过三分钟时间,皇帝把目光从考卷上移开,微微颔首,把卷子交给了郑起,让其诵读。

“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

笛中闻折柳,春色未曾看。

晓战随金鼓,宵眠抱玉鞍。

愿将腰下剑,只为斩乌然。”

乌然是北蛮在国境南方的军事重镇,其地位与大宁定北关相当。

木章:“?”

“第二首,江上渔者。

江上往来人,但爱鲈鱼美。

君看一叶舟,出没风波里。”

郑起的声音轻轻回荡在殿前广场上,再无一人作声。

这两首诗毫无疑问都是好诗,甚至超出了王临所说的上佳之作的范畴。

皇帝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看向了王临。

“一炷香内,陆会元又得两首千古名诗。

想来,这诗才已然满溢而出了,佩服佩服,想来就算我刚刚给陆会元出上十首诗,以陆会元之才……也可轻松作出吧。

如此文才,在陆会元之前,我只在一人身上见过。

我,无话可说。”

王临对陆瑜拱了拱手,留下这这么一番话,随后退回到自己的考官队伍中,再无言语。

只是,这一番话……

却又让群臣和考生们的眼神变得不对劲了起来。

是谁能把千古佳作大把大把不要钱似的往外掏?

在陆瑜之前,有着如此文才的,是谁?

整个大宁不tm就那一个人吗?

王临这家伙就快把话说明白了,你就是抄的二殿下给你写的诗,就算老子给你出上十首诗题,你tm也能写出来。

不知道二殿下给你写了多少诗让你抄呢,tmd,我说为什么你胆子那么大让我给你随意出题,弄了半天你把答案库都背过去了。

在场所有人,目光又在陆瑜和李泽岳身上转来转去,但没有一个人怀疑李泽岳是否有这本事。

还是那句话,能把词写的如此钟灵毓秀的人,篇篇都是千古名篇,你怀疑他不会写诗?

有王临这一句话,在场的人也都差不多听明白了,吴夫之可能确实没给陆瑜泄题,这小子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
只不过诗赋上……他也不需要泄题,他脑子里有二殿下给的答案库。

这是舞弊吧,这也算舞弊吧!

所有人心里都在怒吼着,只不过没有一个人敢说出来。

“真勇啊……”

春秋书院高类默默瞥了那监察御史王临一眼,这小子头是真铁,到认输的时候还敢咬上陆瑜和二殿下一嘴。

他早就看明白了,皇帝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他就是要保陆瑜。

无论这御史再说什么,皇帝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。

“既然如此,陆瑜,你坐回去吧,两首诗写的不错,既心系百姓又有报国之心,不错。

郑起,看看时辰到了没有,殿试该开始了吧。”

皇帝慢条斯理地说道。

郑起瞬间听明白了皇帝的意思,知道陆瑜这件事是可以翻篇了,既然他的“清白”已经自证了,那科举的公正名声也保住了,想来今日在场的大臣和考生们没有一个人敢多说什么。

郑起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天色,连忙道:“陛下,时辰刚好到了。”

皇帝点了点头,站起身子,矗立于太元殿前,缓缓扫视了众臣与众考生一眼,轻抬起了嘴角,不知在嘲笑什么。

“众生入座,殿试开始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