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11、以点带面(1 / 2)

飞机轰炸,炮火覆盖,机枪扫射,日军立体式的攻击,让驻守在罗店周围的国军连连后退,无力抵挡。

在第一波攻击中,日军一部在新镇向驻扎的31旅发动猛攻,来势汹汹。双方兵对兵、将对将,展开了一番激战。

可随着战斗的持续,日军后续援兵跟上,将31旅的62团完全包围在了中间。国军33旅闻讯赶来,又在日军的身后实行了反包围。双方在极近的距离里面拔枪对射,打完一发子弹来不及换弹,就举着刺刀开始白刃战。敌方冲击,我方后退;我方冲击时,敌方后退。双方就这样反复冲杀,互进互退,达七八次之多,伤亡情况极其严重。

这样激烈的战况一直持续到了中午。33旅以66团为主力,由乐月浦向西攻击敌人的左侧翼,65团则向新镇转进,两面夹击,才终于将这股日军击退。但经此一战,31旅伤亡惨重,已经无力再继续战斗,与201旅相似,转而退居二线,和沈炼他们剩余的一个半连士兵退到了一起。

“好家伙,大哥、二哥,我听说今天早上前面打得着实激烈,跟咱们昨天的战斗有的一比。33旅66团的兄弟们和鬼子拼刺刀、打肉搏,敌我不分,扭成一团。现在,前方的战壕都被尸体堆满了。不过终于把鬼子打退,还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,甚至是牛肉罐头。我过去瞅瞅,看看能不能给咱换回来几个尝尝鲜。”

沈括就像一个包打听的闲人,在这几个阵地之间来回乱窜,也不知道从哪儿打听的前线战况,说起来绘声绘色,就好像他亲身参加了一样。

或许只有沈炼知道,他所言非虚。罗店战场又被称为“血肉磨坊”,战斗的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一战时欧洲的索姆河,根本就是用人命在往里填。

沈炼还知道,日军在吴淞和川沙口,今天还要登陆八千人的增援。这样打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,海岸线完全被人家控制着,又能够提供空中打击,而他们能做的,似乎只有拿人命来拼。由于那个光头校长执着于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,非要将重兵屯在淞沪,拒绝了军事顾问提议利用战略纵深拖垮日军的战术,这使得无数中华热血儿郎们血洒淞沪,变成了万千累累白骨中的一员。

“不行,我们不能这样坐以待毙,必须要行动起来。”

沈炼在棉花田里来回踱步,大脑飞速转动。虽然因为他的到来,局部战场上出现了一些微小的转机,但对于整个战役来说,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了。他没有系统,没有超能力,没有空间,也没有“老爷爷”。有的,只是书本上看来的知识,以及超越这个时代的军事素养。

想到这儿,沈炼停下了脚步,原地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。他决定不再焦虑,将注意力放在眼下。即便他的影响微乎其微,但要想改变大局,就必须有第一个扇动翅膀的“蝴蝶”出现。

由于201旅此时已经基本被打残,他们这些零星残兵被安置在这里休整后就没有人管理了。毕竟大人物们的视线都放在战场正面,还腾不出手来重新整编之前被打残的部队。

想通了关键所在,沈炼快走两步,对着自己大哥沈铎说道:“大哥,把咱们班的士兵都召集起来,我有一个想法。”

虽然沈铎不知道沈炼想干什么,但看到二弟那前所未有坚定且散发着光芒的眼神,他还是没有问出口,而是点点头,答应了下来。

不一会儿,沈炼一个班的战士,除了沈括那家伙以外,全部聚集了过来。

他的视线从战士们的脸上一一扫过,示意大家蹲坐在棉花田里,小声道:“兄弟们,前面的战士打得异常激烈。经过昨天一晚、今天半天的休息,我们也差不多该行动了,必须做点什么。”

他说完,望向周围的棉花田道:“我的想法是这样,利用周围老乡所挖的逃生通道,潜入到敌人侧翼,或者他们已经占领的村镇建筑内制作陷阱,然后再神不知鬼不觉地退回来。咱们虽然人少,但人少也有人少的打法。打仗在正面战场,或许可以靠着一腔血勇,但该变通的时候也要灵活变通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翻下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