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此同时,郭达和肖导成也带领着第三、第四军团,深入到秦州和胥州各地的乡村,帮助百姓收割小麦。
一队十人,分散为数千小队,奔赴各个农户。
在地里顶着太阳的农户们,他们见到有军队过来,纷纷停下了镰刀,心道不好了,兵匪们这是要抢粮食了。
甚至有农户已经准备拿着镰刀,要拼命了。
一家老小,全等这秋收过活呢。
难道他们居然都要开始抢了?都要从源头抢?
真是不给老百姓活路了?
就在他们胡思乱想之际,一队十人的荆兵,手里拿着镰刀,整齐地走近一位老农夫旁。
领队的小队长竟然客气地说道:“大爷,我们是大荆虎师,奉元帅命令,特地来帮您收割小麦。
放心,我们只负责干活,不拿走一粒小麦。
就是到时候给口水喝就行,我们自备干粮!”
“啥?”
老农感觉自己是不是耳背了,居然听他们说来给他帮忙割小麦的,他连忙推辞:“哎呀,那怎么成?各位军爷,你们别逗弄小老儿了。”
那十人小队笑了笑,就直接动手割小麦,扎麦捆。
竟然真的干起来了。
割完,扎捆,帮助给老农装上车,在后面给老农推车。
其他农户也都一样,也都从原先的恐惧,到现在的不可思议。
这些大荆虎师,不像是官兵,更像是自己家的子侄。
他们帮忙割小麦,不畏辛苦,即使有些还是生瓜蛋子,但明显干活很卖力。
他们熟练地挥舞着镰刀,一刀接着一刀地收割着小麦。
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衫,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笑容。
“军爷,你们这刀法真熟练啊!”一位村民惊叹道。
在地里干活的郭达,擦了把汗水,笑道:“哈哈,我们都是农家子弟出身,从小干惯了农活。割个麦子对我们来说小菜一碟。”
“听军爷口语,像是西渭郡的”
“嘿嘿,老乡您还真是神了,我家是西渭栋川镇的”
这户家的小娃才六岁,蹦蹦跳跳地围着郭达转悠,然后奶声奶气地问:“叔叔,你是不是个大将军?”
小娃自是看到从郭达脱下的铁甲。
来地里干活的士兵有很多,但有一身盔甲的却不见有。
郭达摸了摸小娃的头,温柔笑道:“那当然啊,我可是手下管三万兵马的大将军”。
“哇!好哇!我长大了,也要像叔叔一样,当大将军!”
众人一起欢笑。
村民们听了,更加敬佩不已,没想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军爷,居然是一个大将军。
能跟这样的人物说上话,那是他们八辈子也修不来的。
他们纷纷拿出自家酿的米酒和腌制的腊肉,款待这些勤劳的士兵。
“军爷,你们辛苦了!这点心意,你们一定要收下!”老农拉着郭达的手说道。
郭达连忙推辞:“大爷,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。但我们不能违反纪律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