丞相柳培元老脸隐藏着狡黠,他似乎正等君上有此一问。
他再次进言:“为今之计,当以全民皆兵,方可解祸”。
全民皆兵?
王廷之上,群臣交头接耳,似乎都对此感到不可思议。
王座之上,宋世基也似乎在等丞相柳培元扔出此一句话。
他眉头紧锁,目光扫过群臣,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看看赞成的人有多少。
全民皆兵?
这确实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提议,它意味着要将宋国的每一个角落、每一个百姓都卷入到这场战乱之中。
“丞相,全民皆兵?这岂不是要让全国百姓都参军?国家田地谁耕?军备粮草从何处可征?”宋世基的声音中带着故意的疑虑和不解。
柳培元微微一笑,眼中闪过一抹精光:“君上,全民皆兵,不是所有人为兵。各家各户男丁,满岁数者皆征,留下老弱妇孺,足以耕种田地。”
群臣寂静,经无一人敢于直言。
御史大夫此刻已然看出君上与丞相二人一唱一和,似乎早已经计划好了。
他已经懒得与之较劲。
群臣之中,仆射王相如刚想要出班说话,被眼疾手快的尚书令汪宇拉住,并示意不要出列。
宋世基见下方无一人提出异议,暗自点头。
丞相柳培元继续道:“非此不足以解燃眉之急。
张邺虽不足为惧,但其势头正盛,若不及早遏制,恐生后患。
而南、明二敌又虎视眈眈,我们唯有发动全民,才能凝聚出足以抵御外敌的力量。”
宋世基闻言,表面表现得犹豫不决,缓缓开口:“丞相所言不无道理。全民皆兵,确实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兵力,对张邺形成压倒性优势。
然而,此策也有其弊端。民众未经训练,战斗力有限,且此举可能会扰乱民生,引发民怨。”
柳培元似乎早有准备,他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君上,民众虽未经训练,但人数众多。
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训练,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武器装备和战斗技巧。
同时,我们可以设立奖惩机制,激励民众积极参与。
如此,我宋国必然增兵几十万不止,无论对南国,或者是明国,均有可伐之力。至于那张邺小贼,更是手到擒来!”
宋世基听后,眼中闪过一丝光芒。
他下了最终的决定:“爱卿所言不无道理,但时不我待。
张邺的势力在不断壮大,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。
而且,与南、明的外交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善,陈实余部也已是元气大伤,难以再战。
所以,我还是倾向于丞相的全民皆兵之策。”
见君上已经下定决心,群臣们纷纷表态支持。
他们知道,在这个关键时刻,只有团结一心,才能共同抵御外敌。
于是,宋廷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。
平州、宁州、交州、光州、并州、雍州各处掀起了强势征兵之势,每家每户,无一幸免。
见到男丁就抓,就连大街上要饭的,只要是男的,就直接抓走。
发展到极致,半大小子或者半只脚迈入棺材的老汉,竟然也在征兵之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