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闺女穿的都是草鞋,脚面上磨的到处都是伤痕,分家后,一家子就穿上了她做的布鞋。
翌日。
因为要去县城,赵小雨起了个大早,到了县城,先买了套衣裳,帽子,还有鞋子,乔装打扮了一番,村里也经常有人进城,老爹今天也在,她还是小心点的好。
赵小雨去药铺买了驱蛇粉,还一些日常用药,包括止血,跌打损伤的,一下子花了近小十两银子。她的心都疼了,古代的药咋恁贵。
不是她抠,是真的穷。
然后又去了包子摊,买了五十个肉包子,五十个菜包子,还有三十个烧饼。接着又去又去铁匠铺子买了把砍刀,没别的刀,聊胜于无吧。粮食铺子里白面,大米,糙米各买了五十斤,让小二帮她送到了巷子里,四下无人,立马收进空间,火速去杂货铺子里买了火折子,油盐,陶罐,水囊……
买完这些,赵小雨离开县城,直接奔到了大山。还有大半天,逛一圈再回去。
而赵大树找到建房子的老师傅,跟他说自己要请他帮忙盖房子后,老头子就直接带他去了窑厂,订砖头。看着窑厂门口堆着的一摞又一摞的砖头,赵大树实在是眼热的不行。这些砖头,比老宅的还好看。
他们商量后,决定先把院子建好了再建房子,这样一来,东西放在院子里也安全很多,不用专门请人看东西,有时候,别人有心,人也看不住。老师傅想了大概的砖头数量,和窑厂负责人谈好后,便付了定金。幸好今天出门,赵小雨给了他五十两。
“东家,粗工的伙食你们可以不管,可是我们县城过去的,必须得你们包了。大概过去的师傅有十来个。”
“这没问题,你们住在县城,来回也不方便,肯定不能让师傅们饿肚子。”
“粗工找三十个,三天后我们开工。到时候,你在村口接我们便是,第一次过去不认识路。”
“好的,师傅,三天后我们村口见。”
老师傅对新东家很满意,做事干脆,不磨叽,也大方。
想来也是,能建这么好的宅子,肯定不是一般人。
赵大树没去酒楼,而是直接回了村。今天说好了,就是刘顺子送,记账,等过几天笋子没了,他再去结账。
“村长!”
“今天没干活啊,坐。”
“你不是也没去掰笋子?”
“就那么点了,不想和村里人抢的脸红脖子粗的。”村长无奈的说。最近笋子越来越少,大家为了多挣点,斗的和乌鸡眼一样。
“村长,我家盖房子,能不能麻烦你帮衬一把,帮我监监工。”有村长在,他敢打包票,老宅的不敢闹太凶。嗨,村长就跟个门神似的,忒好用。
“成啊,左右最近我也清闲,可能农忙时候,我去不成。”
“那就说定了啊,和在顺子家帮忙一样,一天还是三十文工钱,你看成不?”
“瞎说啥,我就去盯盯工,给啥钱。”
“要的,要的,你不收,我也不敢叫,一码事归一码事,以后工人的工钱你发,干活你安排,活也不少。”
“工钱,不找族亲帮忙啊?”
“不了,我盖的大,盖的久,师傅说,大概要三个多月。村长,帮我找三十个粗工呗。”
“这么多人还要盖这么久,大树呀,你到底是盖啥房子啊?”
“青砖大瓦房,就是县城大老爷住的那样,有大院子,前后两进的大宅子。咱们村没人会盖,我县城找的师傅。”
村长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