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天后,上海港口,下了船,齐明挥手作别。
晴空碧日,漆黑的墨镜反着光,他脸上挂着一抹笑,“记得你承诺的事,我在京城等你。”
“别让我等太久啊,张秉岚。”
他挥着手转身离开,背影潇洒,黑色的大衣扬起衣角,转眼间就消失在人流中。
张秉岚望着港口涌动的人群,目光空茫,喃喃道,“京城……”
张庆回一看他这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,“京城没有你想见的人,你母亲在族内。”
张起灵走回来,先是看了张秉岚一眼,“该走了。”
……
江岚坐在皮质沙发上,转头看着外边飞速闪过的风景,还是有点缓不过来。
……坏了,我成老古董了,民国有火车不是很正常的事吗?
为什么我会有时空错位的感觉?
张起灵直接包下了整个头等车厢,餐桌床铺包间一应俱全。
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装潢让车厢充满了中世纪格调,木质窗框,镶嵌着花环图案,玻璃面积很小。
整个车厢并不太明亮,张秉成打开电灯,为车厢增添了一丝昏黄灯光。
江岚来到内陆的第一晚就是在火车上度过的。
轰隆隆的火车呼啸而过,床铺微微震动,他其实睡得不是很安稳。
但张秉成靠坐在床铺旁的地上,江岚知道,他在夜里的每一次轻微动静,周围都会围过来几道视线。
火车走津浦铁路和沪宁铁路,到达天津,从天津乘京奉铁路到达东北。
江岚下了火车,走出车站,回头看了一眼气派的站舍。
米黄色的墙面,辅以白色脚线装饰,并排楼层,屋顶是独立的孟莎式绿色屋顶,上开老虎窗。
车站是俄式的仿古典折衷主义建筑风格。
民国十四年,东北军阀割据,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,铁路交通不断完善,相较于全国有了发达的铁路网络。
外部势力进驻东北,日本、苏联不断扩大自身在东北的影响力。
苏联在中东铁路沿线地区势力渐盛。
顺着人流离开火车站时,江岚看到了很多拖家带口的移民。
他们光鲜亮丽的外表和火车站口的苦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民族矛盾日益凸显。
街道旁传来喧闹声,江岚脚步微顿,转头看过去。
是一位穿着西服的外国人,他的妻女坐在汽车内,车门大开着,正往外看。
地上堆着好几个大皮箱,后备箱装满了皮箱。
管家对着男人鞠躬道歉,慌忙解释是其中一辆车在来的路上突然坏了。
男人不耐烦的摆摆手让他想办法把这些箱子运回公馆。
管家在路边随手招了两个黄包车脚力,指挥着他们把箱子放到黄包车上,跟在汽车后面跑。
车夫双手握住车把,身体前倾,腿部发力,稳稳地跟在汽车后面。
张秉成看了一眼就明白了,“那个黄包车夫,是军队里出来的特务。”
肌肉发力的方向、脚步落地的力道……
哪怕动作和旁边的黄包车夫一样,但在他们这些练家子眼中,这些细微的地方能暴露的东西太多了。
江岚收回视线,“走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