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课余书库>穿越历史>我,刘辩,三兴汉室> 第319章 郭嘉的建议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19章 郭嘉的建议(2 / 2)

郭嘉倒没说尚书台其他人的不同想法,直抒己见道:“臣以为只要陛下重视此事,无论是另设台阁一如尚书台,还是并入将作大匠,皆无不可。”

刘辩当然明白郭嘉的意思,他身为皇帝,用政令强推,总能起到一定效果的,就像先帝推出鸿都门学一样。

但这样的鸿都门学是缺乏竞争力的,且单纯靠着高官厚禄吸引来的人,有多少愿意专心搞研究的?

所以刘辩既怕条件差招不到贤才,又怕条件太好召来别有用心的贤才。

属实是麻杆打狼两头怕了。

虽说可以靠着实践慢慢改进,但未雨绸缪,提前多弥补疏漏也是好的。

刘辩轻叹着向郭嘉透露了自己的忧虑。

郭嘉则说:“以臣所见,陛下所求过于广大,大犹不及,现今鸿都门学缺了一面旗帜。”

“奉孝试言之。”

“《四民月令》如何?”

刘辩闻言豁然开朗。

这时代想要发展生产力,想要一口吃成个胖子几乎是不可能事件,刘辩也没有足够的资料和原料支持他在农耕帝国发展工业革命。所以最终一切都要落在农上,农业才是这个时代的根基。

重视农桑是绝对的政治正确,将此作为鸿都门学的旗帜,不愁吸引不到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,并且靠着在农桑上发力,也不愁鸿都门学没有前途可言。

“奉孝一语中的!”刘辩赞道,郭嘉的大局观的确值得称赞。

将《四民月令》的作者崔寔作为标杆,有能比肩或接近他的成就的,自是高官厚禄。没有成果的,则以斗食、佐史待之。

次日,刘辩主动发现了更多关于崔寔和《四民月令》的消息。

《四民月令》是内容丰富的农书,其上便有因气候变迁造成农时变化的记载。典型的是与种植息息相关的节气谷雨,起初谷雨在清明之前,然而现在却变成了清明之后。

究其原因,无非是气候变冷,种植时间延后,越到北方,这种变化越明显。

人们总结其中的规律,对节气进行合乎时宜的改变。

古人不知晓什么叫全球变冷、小冰河期,但他们靠着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规律。

这,不就是科学嘛!

而且崔寔本人素有贤名,他在担任五原太守期间,见当地百姓苦于冬日寒冷无衣御寒,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当地的麻枲织纴成冬衣。

只可惜他已经离世二十余年了,否则刘辩觉得有这么一个人主持新的鸿都门学该有多好!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翻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